有外之心既不能体物,当然与天德不能合一。
相忘乎道术,是人的自由。[61]《庄子集释·大宗师》。
但是,道就在万物之中,是万物所具有的。庄子是身心、形神合一论者,不是二元论者。夫形全精复,与天为一。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人与天一命题的著名哲学家,为中国的天人合一说作出了重大贡献。若然者,乘云气,骑日月,而游乎四海之外,死生无变于己,而况利害之端乎。
但自然之道却是无始无终的,受而喜之实际上是接受自然之道而为德,而为性者,这才是人的真生命,真性情,也是最大的喜悦。德之极至便与泰初之道完全合一了。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
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孟子 。孟子对孔子的仁学,不仅从心理情感上进行了论证,将仁理解成人的存在本质,而且将仁的实施推广到自然界,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仁民爱物的主张,建立了人与人、人与自然之间的既有差等又有普遍性的价值关系,这是孟子的一个重要贡献。由此便有人对自然的道德关系。[8] 但是天怎样才能下雨呢?这就需要自然界的良好循环。
对于自然界的万物如森林树木,是要养的。如果放纵其欲望,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欲望,那就势必造成人对自然界的无止境的掠夺,进而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,最终造成人想生存而不能生存的境地。
或许有人认为,在古代,猛兽太多,人类不具备消灭猛兽的能力,因而只能驱赶。孟子为什么反对呢?这是值得深思的。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但是另一方面,水又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,从一定意义上说,水就是生命之源。
[42] 人有四端之心,即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之心,就如同人有四肢一样,本来是人的身体所具有的。另一方面,我作为主体,是以其本心即生命情感关照万物的,万物都在我的情感关联之中。人无四肢,不成其为人。至于七十以下是不是完全不能吃肉,好像并不是绝对的,五十衣帛、七十食肉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。
牛、羊、犬、豕是做祭礼用的,也是家畜,可供食用,但上自诸侯,下至士大夫,都不能无故而杀。人人都知道保养其四肢,也知道保养其四端,扩充其四端。
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这是仁的差异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一个例子。
这里有文化的问题,有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问题。[6] 现代文明(工业文明)所造成的破坏就更加严重,很多动物已经灭绝,有些则濒临灭绝。那么,水源何在?如何保护?联系到上面所说对于山林、草地的保护,孟子似乎有一种生态循环的思想。养护万物,使之各得其所,这是人类的责任。因此,天即自然界有一种生命的目的性,并通过人的生命活动而实现出来,这就是孟子的天人之学。周公相武王诛纣,……驱虎、豹、犀、象而远之,天下大悦。
[7]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这里所说的上帝虽然沿用了殷周以来的用法,但其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说:鱼不得长尺不得取,彘不期年不得食。这里似乎也有何者该杀、何者不该杀,何时该杀、何时不该杀的问题,孟子没有进一步讨论这类具体问题,但是从他的一系列论述可以看出,不能无故而杀生,当必不得已而杀之的时候,也有轻重缓急的问题。
在生命的意义上而不仅仅是在实用的意义上,人类对于植物也要有爱惜之心、保护之心。大丈夫并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,以宰制万物为其职志。
意即树木不到砍伐的年龄尺寸,便不能上市交易,禽兽鱼鳖不到足够的年龄体积,便不能上市交易。这里不仅要考虑到人的需要,还要考虑到家畜自身的生命需要。根据古代的规定,渔网在四寸(古代尺寸)以下就是密网(数罟),禁止用密网在湖泊中捕鱼,其目的是为了保留鱼种,使小鱼能够生长。如果能扩充,就是君子、大丈夫。
这里所说的物,范围极广,当然包括仁民爱物之物。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在于仁,仁的本质在于爱,孟子是主张爱有差等的,但这绝不意味着仁爱是有局限的、缺乏普遍性的。
如果说,在孔子学说中,天还保留着神秘性的一面,人对天有一种敬畏之心,这种敬畏之心表现了一种宗教精神。现在再联系到孟子的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。
人们常说饮水思源,就是不要忘记水的源头,并且要保护水源而不要遭到破坏。[41]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
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,不仅在于人有一点道德情感,更重要的还在于人能够扩充其道德情感,既施之于人类,又施之于动物。《孟子》中有关于水的一般议论,说:徐子曰:‘仲尼亟称于水,曰水哉,水哉。就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而言,孟子认为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健康而正确的生活方式,不仅要发展经济,农、桑、家畜并养,而且要谨庠序之教,即发展教育事业,使子弟懂得孝悌之义,从而能够尊老养老。
如果认为,人是万物中最尊贵的,因而可以藐视万物,宰制万物,无所不为,无所顾忌,任意杀害、役使万物,那绝不是孟子的思想。[21]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
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了这一点。[36] 百亩之田,五亩之宅,这是孟子所理想的经济制度,是农业社会的乌托邦,并没有实行过。
一、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 孟子很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,将自然界视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最亲近的保障和来源。他说:当尧之时,水逆行,滥于中国,蛇龙居之,民无所定。